我的随笔
第一部:“人有几个十六年”
我印象中的教育家:丹斯里陈金火局绅
我有幸,认识了丹斯里陈金火局绅,我屈指算算,到今天,我和丹斯里陈金火局绅风雨同路总共36年。
1978年,我从子文小学调来帝沙再也华小长校,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即担任财务委员会主席,一直到1993年我退休,我们共事十六年,在漫长的岁月里,在丹斯里的教诲和言谈中,我感悟了丹斯里超凡的人品,丹斯里不只有一颗善心,他还热爱教育。
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,他高瞻远瞩,为人和蔼,处事周密,他守时,待人以诚,是一位好好先生。在丹斯里大力支持下,我们为扩建硬体设备,举办了几次的十大义演,义跑,义唱,还发售过一次“金砖”彩票。必须一提的是,丹斯里不只出钱出力,还积极的参与筹款活动,风雨不改,令人对他的热爱教育精神,肃然起敬。丹斯里作出的贡献,奠定了帝沙再也华小日后成为全马最大规模华小的基础。
调来帝沙再也华文小学
记得,1977年末,我尚在sungai tinggi 子文华小长校。在一次的校长会议中,叶秋生校长在会议过后,他拿着一封信问,谁是谢伯校校长?叶秋生校长不认识我,因为我从金马伦的甘榜拉惹小学调来子文小学才一年。雪州的校长不认识我,我也不认识他们。叶秋生校长看看我,问,你是谢伯校?我说是,他说,你已经被调去帝沙再也华小长校了。
说真的,当时我不知道帝沙再也在哪里,我只好去问蓝碧琛雪州督学。蓝碧琛督学指示我说,帝沙再也华小是一间很特殊的华小,工程还没有完成,你静静的去看看,不可宣扬,看了向我报告进展的情况。
灵气所钟的地方:帝沙再也
帝沙再也在甲洞附近,西北青山环抱,南面是龙头穴地,东面遥向甲洞市区。
教室在帝沙再也西域,占地接近7英亩。平地上,三层高的教室耸然鹤立。教室后面一块偌大的草场,草场后面一条清溪蜿蜒而过,有山有水,一块风水地。
学生和老师的来源
我静静的巡视建筑中的教室,工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注视我,我不敢吐露身份,事出有因。
原因是卫星市学校的风波及和平请愿的事件阴影犹在,我必须低调看守在兴建中的教室,以免节外生枝。
我满腹狐疑的是,1978年,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开课,学生何来?
我请示蓝碧琛督学,蓝碧琛督学叫我放心,他说,学生和老师将会从甲洞一二校调过来,新学校只拥有一到四年级的学生。
来了不速之客
开学那天老师和学生齐齐准时报到,我松了一口气。
开学第四天,在毫无讯息下,突然来了一行不速之客。一看,原来是拿督李金狮一行人到访,拿督李金狮当场宣布,这是一间华文小学,校名是帝沙再也华文小学(SRJK(C)DESA JAYA)。
这时候才真相大白,甲洞一带的居民才恍然大悟,这不知名的学校原来是一间华文小学,独立后诞生的一间华文小学。
隔天各大报章都大事报道,帝沙再也华小的诞生,解决了甲洞人口激增,学额不敷的难题。一颗新星的出现,华人社会欢天喜地,甲洞的居民更是额手称庆。
开学时候的帝沙再也华小,只有四百多名学生,十多名老师,斑开一年级到四年级,是一间B型华文小学。
成立财务委员会和家教协会
教育法令规定,独立后的新建华小,只可以成立财务委员会(LEMBAGA KEWANGAN)。
我初来帝沙再也, 人地生疏,不知何处有芳草。幸运得到叶秋生校长和林金己校长的推荐,认识了丹斯里陈金火局绅,江富隆AMN, 廖木火先生,许斯能先生及李金才先生。
他们都是甲洞名流,善长仁翁。就这样他们顺理成章,当任了帝沙再也华小的财务委员会的理事。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担任主席,江富隆AMN担任署理主席。
家教协会的主席是多才多艺的林星德先生。
营养不足的华小
帝沙再也华小诞生了,但是这是一间仓促诞生的华小,营养
不足。不是吗?学校连粉笔,黑板擦,扫把,时钟等等必须品都欠缺,如何上课?更不用说考试用的油印机,纸张和教具了。
又幸好得到叶秋生和林金己校长助一臂之力,他们立刻推荐马图的经理张金胜先生给我认识。张金胜先生是一名热心商人,他立刻伸出援手,提供一切所需要的东西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有了财务委员会和和家教协会成员的支持,营养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。
在大家群策群力,孜孜不倦,埋头苦干下,学校的软硬体和成绩都获得迅速提升。在几年里,学生骤然增加,教室开始不敷应用,惟有大兴土木,加建教室和礼堂。
财务委员会更名为董事部
财务委员会成员只有五名,基于人多好做事的道理,校方要求副教育部长拿督陈声新更改财务委员会为董事部,拿督陈声新欣然接受,得到副教育部长的协助,财务委员会更名为董事会,财务委员会主席的职位更名为董事长。
在帝沙再也华小十六年的漫长岁月里,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有欢笑但是也有皱眉头的时候。
何事使丹斯里陈金火局绅皱眉头?
且听我道来。
科技督导教学风波
这间崭新的帝沙再也华小,在董事长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和董事部成员,及多才多艺的家教协会林星德携手扶助下,学校的软硬体提升了,但是学生的成绩未能达致优异程度。
鉴于教育事业,日新月异,说易行难。古人曾经说过:“十年树树,百年树人”,这已经说明教育是一门不易为的千秋大业。
众所皆知,成功的教学法是使学生能自动自发地去学习。学生一旦养成了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,教育就成功了,父母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
可是,如何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精神呢?特殊的成就必须要有特殊的手法,“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”是特殊的教学法,教学效果事半功倍。
1987年吧?我认识了一位老教育家刘文先生。
当时他向我和几名校长讲述他在吉华小学推荐成功应用的“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”。
展示的报章记录,教学效果卓越,获得学生家长和吉大州教育局的肯定。
他古道热肠,刘文先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。他说为了推动教育文化,发展母语教育,他愿意免费提供视听电子用具,华文,国文,英文课本,作业及教材用具,给我们做教学实验。
我这么想,可以提高学生成绩,又免费,何乐不为?于是我欣然接受。实验过后学生的成绩立竿见影,SPR的政府考试成绩年年高居士拉央区华小的榜首,全科及格率在60%以上,国文作文和数学及格率更是优异。教育局的官员(有图像为证)也到来采访,他们要知道获得成绩优异的原因。
学校卓越的成绩的表现,导致KEPONG BARU,BUKIT MALURI甚至远至SG BULUH的学生都慕名而来,于是学额爆满,教室不敷应用。
“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”的内涵。
1. 科技即是电子声卡:引发学生的视觉,听觉,触觉,学生自己安放,自己听,维持兴趣,培养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。
2. 看图造句和作文:即是以图画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,自己尝试造句和作文.
3. 共同习作及共同批改:例如习作一篇作文,老师指示如何切题,如何分段,如何结尾,学生提出意见,共同在黑板上习作,然后学生自己习作。发掘学生的潜能,维持兴趣,培养自动自发学习习惯。
4. 课文后的练习,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,然后共同订正,达致共鸣目标。(老师批改到头晕眼花,没有几个学生去看)
5. 寄课文生词字汇于游戏中:学生以字汇卡片互相对问,朗读及默写。(一般的学生没有吸收课程纲要的一半词汇)
6. 数学方面:学生必须掌控二十以内的加减数字,多做练习。
本人和本校的老师在刘文老教育家带领下,曾经到过沙巴,北马和本地的小学去讲解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功能。有识之士如王品堂博士,课程中心的主任陈宝武先生也认同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特殊效果。
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发挥了,具体化,兴趣化,并且产生事半功倍的功能,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法。
可是,不幸,树大招风,我退休之后,后继无人,今天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已经夭折了!
唉,这个特殊的“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”,曾经使我伤心,它也使丹斯里陈金火局绅苦恼。
一场杏坛风暴
是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实验的第二年吧?
家教协会主席苏日华到学校找我谈,他要求我停止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实验,他说我被商家利用了。
我说课本和作业是完全免费的,实验之后的效果,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。我不答应他的要求。
就这样,平地一声雷,爆发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杏坛风暴。
在随后的一年里,莘莘学子和老师在暴风雨中上课,学校的教学环境沸沸扬扬,我一再的想解决这场杏坛风暴,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当帝沙再也华小在十级暴风中,危如累卵,幸亏得到深明大义的丹斯里陈金火局绅的支持,教育局的首肯,最后一场无谓的杏坛风暴才劃上休止符。
这场杏坛风暴使我伤心,也使丹斯里成为夹心人,左右为难。
雨过天晴
1990年家教协会改选,成员完全改换了新面孔,。家教协会主席是谢红纪先生,理事成员是郭祖福,李志宏,陈建都,刘南雄,蔡全源。新人新思维。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顺利继续推行。学生成绩直线上升,学生云涌而来。几年之后,学生人数高达五千人。帝沙再也华文小学,成为全马最大规模间的华文小学。
成立金火杯全国书法常年比赛组织
帝沙再也华小一场暴风雨过后,换来的是一片清新的空气。黑暗过后,黎明到来。
在清净的环境,老师和学生又重新安心地在清净的环境里上课了。
青青的草地上,不再传来吵架的声音,微风里飘来的是悦耳的笙歌,帝沙再也华小经过一年多的“文革”风暴,平静后又迈步向前发展。
成立金火杯常年书法全国赛组织
有一天,我和家协主席谢红纪品茶,谈到丹斯里热爱书法,我们有一个共识,认为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兴趣,我们应该成立书法班。
于是我们成立了书法班,聘请书法家陈邦真先生来指导。后来得到丹斯里陈金火局绅的同意。我们在1991年,成立了金火杯全国书法常年比赛组织,获得星洲日报和书艺协会应允协办。
说实的,在全国的书法比赛中,要首推金火杯书法常年比赛的组织和开支最庞大,它涵盖的范围也最广。
金火杯书法比赛的时候,参赛者有来自沙巴,彭亨,北马,南马的高手,有乐龄人士,书艺爱好人士,中学生和小学生。值得一提的是参赛的学生竟然有异族同胞马来人和印度人。
金火杯举办了22年,栽培的书艺人才不可胜数,它提升了许多人对书艺的兴趣,发扬了中华优良文化。金火杯书法赛的贡献有口皆碑,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对中华文化的推动,功不可没。
今天帝沙再也华小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文化摇篮之一,它开枝散叶,在丹斯里奔走要求下,帝沙再也华小今天一分为二,在白沙罗成功建立了帝沙再也华小(二)校。丹斯里今天是帝沙再也华小(一)(二)校和甲洞华小(三)校的董事长。
我静静地告诉你,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在他的家乡安溪,清溪和蓝溪环抱有情的山坡风水地,创建了“金火中学”,造福千千万万乡亲子弟。
丹斯里光宗耀祖,青山为他含笑。
光阴荏苒,十六年转眼过去,1993年我荣休,丹斯里给我戴上耀眼的金牌。如今我是帝沙再也华小(一)(二)校的董事,我仍然和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共事。
令我涌现无限感想的是,在许多场合里,Puan sri 彭瑞霞,总是在人的面前愉快的说,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和校长共事十六年,人生有几个十六年?真的,短短的人生,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六年?我有无限的感慨。
正是:
“白云皑皑水涟涟,
杏坛共事年复年,
敢问天下有情人,
人有几个十六年?”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